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报任安书》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1-14


朱孝伟  

(221124)江苏省铜山县大许中学语文组  朱孝伟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四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总第      周    第     课时



一、指导学生自学“单元教学指导”和《司马迁与〈史记〉》,在此基础上诵读课文。

要求:

1、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疏通文意。

2、大声诵读,注意断句和字音。

3、大体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

4、对照课后联系,进一步渗透课文深层内涵。

二、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课文

三、教后记:













第二课时        总第      周   第     课时



一、 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qiāng)地      伏法受诛(zhū)      暴(pù)肌肤

鞭棰(chuí)         圜(yuán)墙         占卜(bǔ)    

槛(jiàn)阱         缧(léi)绁          囹圄(Yǔ)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②不能与死节者比  ③其次不辱理色   ④及在槛阱之中  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⑦恨私心有所不尽    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那么,对待羞辱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否!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论述下去。

  (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

    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深知节义的含义,也敢于为节义去死,但是我现在所以忍辱屈生,是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实现我最大的理想。这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四、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课文

五、教后记:









第三课时        总第      周    第     课时

学习第二段

1、教师范读第二段

2、学生齐读第二段

3、字音

       愠(yùn)色         倜傥(tìtǎng)

4、词句

①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证:纪:法纪)    ②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③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④惟倜傥非常之人     ⑤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5、思路分析

完成《史记》,实现了我人生的最大价值。

    (1)作者进一步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在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非凡特殊的人才能够忍辱负重,完成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的业绩,说明他们体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

    (2)作者说他是学习先贤,当时《史记》草创未成,就遭此灾,他痛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受酷刑而无愠色,遭戮笑却能忍耐,最后终于完成了《史记》,偿还了前面受辱的债。

5、熟读并背诵本段

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课文

教后记:

















第四课时        总第      周    第     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学生齐读本段

2、主要词句

  ①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②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③重为乡党所戮笑  ④身为闺之臣,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邢?

⑤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无,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2、再读本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3、思路分析

    作者痛定思痛,抒发了更加难以忍受的痛苦心情,“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可见,忍辱负重,苟且屈生,要比一死了之更痛苦。司马迁敢于选择这条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

    文章的最后,作者陈述了自己不能为皇帝“推贤进士”的想法。

二、总结全文

    总结上述三段文字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与计多高尚士人一样,能正确对待受辱这件事,他能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敢于正视现实,以非凡的忍耐精神,忍受住眼前的屈辱,并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作者字字血声声泪,也控诉了那个社会的不公和皇权的黑暗。

三、写作技巧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

[解析]  

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畅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豪壮,忽而又痛不欲生。这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文时说,它“如山之出云,如水之奔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完成全文翻译

五、教后记:







            电话:0516-6780026



            EMAL:dxzhuxiaowei@yahoo.com.

 作者邮箱: dxzhuxiaowei@yahoo.com.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报任安书》作业练习
《报任安书》理解性默写
《报任安书》教学反思
《报任安书》基础知识梳理
《报任安书》《汉书·司马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报任安书》《与韩愈论史官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ppt课件(52页)
《报任安书》网络课程导学案
网络环境下如何自学语文课文——以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为例
《报任安书》课文注音版
《报任安书》mp3音频朗诵
《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通课学案
《报任安书》(节选)导学案2
《报任安书》ppt课件(30页)
《报任安书》《六一居士传》练习题
《报任安书》导学案
《报任安书》教学设计5
《报任安书》ppt课件9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mp3配乐朗读
《报任安书》读后感(10篇)
《报任安书》知识点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报任安书》说课稿2
《报任安书》说课稿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报任安书》翻译ppt课件
司马迁《报任安书》mp3音频朗读
《报任安书》ppt课件8
从《报任安书》看司马迁的生死观
《报任安书》写作背景
《报任安书》教案及练习
《报任安书》ppt课件7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4)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3)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2)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1)
万般情怀言辞中——《报任安书》学习攻略
《报任安书》《渔父》教案及练习
《报任安书》基础知识练习
《报任安书(节选)》课堂实录
《报任安书》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