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勾践灭吴》同步达纲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07


勾践灭吴同步达纲练习】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传说是___________的作品。共21卷,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国之事。《国语》是通过___________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且加粗的词
  A.越王勾践于会稽之上       B.凡我父兄弟及国子姓
  C.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     D.遂使之行成于吴
  3.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    )
  A.无乃后乎——恐怕太迟了吧?
  B.不可改于是——对于这种局面是不能改变的。
  C.宦士三百人于吴——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奴仆。
  D.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用二三个将帅夫妇来繁殖生息。
  4.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2)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3)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4)余则粗袍蔽衣处其间
  A.两个“去”字用法相同,两个“衣”字用法也相同。
  B.两个“去”字用法不同,两个“衣”字用法也不同。
  C.两个“去”字用法相同,两个“衣”字用法不同。
  D.两个“去”字用法不同,两个“衣”字用法相同。
  5.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
  A.何后之有    D.唯命是听
  C.何以知之    D.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6.下列词语加线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B.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
  C.又郊败。                  D.非其身所种则不食。
  阅读短文,做7~14题。
 
《国语·吴语》选段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
  申胥[伍子胥奔吴,吴子与之中地]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兵甲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①,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乃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吴王曰:“大夫奚降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夫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②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注:①诸夏之国:周代王室所分封的诸国。夏:古代中国自称。②春秋:此处指吴国按古制举行的春秋两季的阅兵。
  7.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将越成  许:答应。              B.越王又使诸稽郢曰  辞:推辞。
  C.则吾何以春秋吾军士  曜:炫耀。    D.无拂吾虑  而:而且。
  8.分别比较加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       (2)
  A.两个“使”相同,两个“乃”不同。    B.两个“使”相同,两个“乃”也相同。
  C.两个“使”不同,两个“乃”相同。    D.两个“使”不同,两个“乃”也不同。
  9.三句话都有“志”字,对其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孤将有大于齐  ②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  ③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
  A.①②相同。    B.①③相同。    C.①②③各不相同。    D.②③相同。
  10.对文中人物称谓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孤”是古代君王专用的谦称,同“寡”人。
  D.“申胥”指的是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吴王把申邑封给他,故又称“申胥”。
  C.“大夫种”,即文种,字少禽,吴国大夫。
  D.“诸稽郢”,是越国大夫,姓诸稽,名郢。
  11.“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子胥大夫何必把越国讲得那么强大,越国难道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吗?
  B.子胥大夫何必纵容越国,越国不是曾经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么?
  C.子胥大夫为什么把越国讲得那么强大,越国不是曾经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么?
  D.子胥大夫为何纵容越国,越国难道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码?
  12.“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结信矣”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你们认为盟誓有用吗?盟誓前留在嘴边的血迹还没有干,足够表示结盟的信义了。
  B.你们认为盟誓有用吗?先前盟誓时在嘴边的血迹还没有干,足以表示结盟有信义了。
  C.你们认为盟誓有用吗?盟誓前留在嘴边的血迹未干,足以结成信义了。
  D.你们认为盟誓有益吗?先前盟誓时留在嘴边的血迹还没有干,怎么值得再一次结盟表示信义呢?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    )
  ①若越既改,吾又何求  ②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兵甲之强也。  ③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  ④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伍子胥识破了越国的野心,所以力谏吴王不可答应越国的求和。
  B.伍子胥认为越王深得民心,国势隆盛,如现在不抓紧时机战胜它,就会养痈遗患。
  C.将举行盟誓时,越王派人说服吴王不必再次歃血结盟,吴王同意了,终于达成了讲和的口头协议而没有举行正式的盟誓。
  D.吴王认为伍子胥的谏议不无道理,所以同意了越王使者的建议,没有与越国达成正式的盟誓。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
  齐侯①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僖公②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嫡。襄公绌之。二人因之以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公,曰:“捷,吾以女为夫人。”
  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
  注释:①齐侯:齐襄公,齐僖公之子。②僖公:齐庄公之子。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16.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连称)请代,(襄公)弗许;    B.(连称、管至父)二人因之以作乱
  C.杀孟阳于(费)床              D.(管夷吾)奉公子小白出奔莒。
  1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有宠于僖公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1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期戍,公问不至——周年的戍期满了,襄公派人替换的命令还没有下达。
  B.捷,吾以女为夫人——事情成功了,我就让你当夫人。
  C.石之纷如死于阶下——用石头把所有的待卫都打死在台阶下。
  D.初,襄公立,无常——当初,襄公即位的时候,一举一动都没有准则。
  1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公孙无知是齐襄公之孙,他是庄公的堂弟。
  B.这次动乱的原因是连称、管至父戍期已满不能按时替换,公孙无知被降了官职。
  C.虽然小官费为襄公而战死、孟阳替襄公而死,但襄公还是未能免于一死。
  D.鲍叔牙有先见之明;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管夷吾即管仲,后相齐桓公。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国别体;左丘明;鲁、齐、晋、郑、楚、吴、越。记载人物语言  2.栖:退守。昆:兄。贾人:商人。资:储备。 :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布。行:赴吴。成:讲和  3.D  4.B 5.D  6.D  7.D  8.C  9.B  10.C  11.A  12.B  13.D  14.D  15.A  16.B  17.A  18.C(石之纷如为齐国大夫)  19.A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勾践灭吴》教案7
《勾践灭吴》知识点梳理
《勾践灭吴》通假字
《勾践灭吴》原文和译文
《勾践灭吴》ppt课件8
《勾践灭吴》阅读练习
《勾践灭吴》强化练习(2)
《勾践灭吴》强化练习(1)
《勾践灭吴》基础练习
《勾践灭吴》测试题
《勾践灭吴》同步训练
《勾践灭吴》说课稿(二)
《勾践灭吴》说课稿(一)
《勾践灭吴》mp3音频课文朗读
《勾践灭吴》ppt课件7
《勾践灭吴》ppt课件6
《勾践灭吴》ppt课件5
《勾践灭吴》ppt课件4
《勾践灭吴》ppt课件3
《勾践灭吴》MP3音频
《勾践灭吴》ppt课件2
《勾践灭吴》课堂实录
《勾践灭吴》ppt课件1
《勾践灭吴》的相关历史资料
历史揭密:有无沉鱼落雁的西施其人及其归宿如何?
《勾践灭吴》赏析
《勾践灭吴》课堂实录(节选)
《勾践灭吴》教案6
《勾践灭吴》教案5
《勾践灭吴》教案4
《勾践灭吴》教案3
《勾践灭吴》教案2
《勾践灭吴》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