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韩少功《中国的“开水文化”怎么来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
作者:韩少功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7-06 出处: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的“开水文化”怎么来的?
韩少功
①有些中国人到欧美国家旅游,见宾馆里没有准备热水瓶,不免大惊小怪,甚至有点没着没落。他们如果不打算喝咖啡或者喝酒,就只能在水龙头下接生水解渴,不是个滋味。好在现在情况有所改变:一是商店里有矿泉水出售;二是欧美有些宾馆为了适应东亚游客的习惯,开始在客房里配置电热水壶。
②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没开水似乎就没法活,即使是在穷乡僻壤,哪怕再穷的中国人,哪怕穷得家里没有茶叶,也决不会用生水待客。烧开一壶水必定是他们起码的礼貌。这个情况曾经被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记在心上。他在《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一书中说:“中国人喝开水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这个传统为西方所缺乏。”
③烧开水有利于对饮用水消毒。开水喝多了,虽然可能失去欧洲人口舌于水的敏感,不能像传说中的土耳其人那样细辨泉水、井水、河水、湖水的差别,但生病概率一定大大降低。于是可以理解,古代的欧洲文明的宏伟大厦常常溃于小小病菌的侵噬。黑死病、伤寒,猩红热等,一次次闹得欧洲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以至“掘墓人累得抬不起胳膊”,“满街是狗啃过的尸体”——史家们这些记载至今让人惊心动魄。著名文学著作《十日谈》的产生,据说就始于一群男女藏入佛罗伦萨地下室里以躲避瘟疫时的漫长闲谈。
④中国人热爱开水,这一传统很可能与茶有关。中国是茶的原生地。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包括古英语中的chaa以及现代英语中的tea,分别源于中国的北方语和闽南语。《诗经•邺风》中已有“荼(茶)”的记载,汉代典籍中多见“烹茶”,可见饮茶必烹,必烧开水,此习俗的形成至少不会晚于汉代。喝开水传统又很可能与锅有关。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说“中国化铁为水的浇铸技术比欧洲早发明十个世纪”。《史记》中有“汤鼎”一词,《孟子》中有“釜瓯”一词,都表明那时已广泛运用金属容器,这些容器堪称高科技产品。相比之下,游牧人还处于饮食的烧烤时代,面包也好,牛排也好,架在火上烧一把了事,到喝水的时候,不一定能找到合用的加温设备。
⑤中国古人有农耕民族丰富的草木知识,进而还有发达的中医知识。宋代理学家程颐强调“事亲者不可不知医”。因为要孝悌亲人,就必须求医问药,甚至必须知医识药,医学发展的人文动力也就这样形成了。春秋时期的中国就有了扁鹊和仓公这样的名医。成于汉代的《黄帝内经》《诊籍》《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等,更使中国医学高峰迭起。事情到了这一步,技术条件有了(如锅),资源条件有了(如茶),更重要的文化条件也有了(如巫医分离、以孝促医等),喝开水保健康当然就成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相比较而言,在少茶、少锅、少医的古代欧洲,喝开水的传统如何可能有?欧洲也有优秀的医学,但按照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说法,西医的成熟来得太晚,晚至抗生素发明的现代。
(摘编自《意林》总第383期,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去欧美国家旅游,在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只能接生水解渴,但这种状况现在有所改变。
B.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中国人喝开水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西方国家则并没有喝开水的传统。
C. 古代欧洲文明的大厦常溃于病菌侵噬,《十日谈》就记载了欧洲人感染瘟疫后令人惊心动魄的惨状。
D. 汉代典籍中多见与“烹茶”有关的描述,由此可知中国人喝开水的传统形成时间至少不会晚于汉。
2.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论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到了没开水似乎不能活的地步,烧开水也成为一种待客礼仪。
B. 烧开水有利于对饮用水消毒,喝开水降低了生病的概率,但是不能保持口舌于水的敏感。
C. 文章举程颐强调“事亲者不可不知医”的例子,充分论证了中国有发达的中医知识。
D. 刘易斯•托马斯认为,欧洲也有优秀的医学,然而西医的成熟晚至抗生素发明的现代。
3. 中国的“开水文化”是怎样来的?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4. 文章第①段可否删去?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 C    2. A   
3. ①中国人喝开水 传统可能与茶文化的发展与兴盛有关。②中国人喝开水的传统很可能与冶金技术的发达有关。③中国人喝开水的传统与中医文化发达有关。   
4. 不能删去。第①段从中国人去欧洲旅游,不习惯旅馆里没有开水装置谈起,引出文章话题,为下文谈“中国的开水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作铺垫。同时也暗示了欧洲人缺乏喝开水的传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十日谈》就记载了欧洲人感染瘟疫后令人惊心动魄的惨状”错误。根据第③段“著名文学著作《十日谈》的产生,据说就始于一群男女藏人佛罗伦萨地下室里以躲避瘟疫时的漫长闲谈”可知,文章只交代了著作的产生情况,并没有记载欧洲人感染瘟疫后的惨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但是不能保持口舌于水的敏感”错。根据第③段“虽然可能失去欧洲人口舌于水的敏感”中的“可能”可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C.“充分论证了中国有发达的中医知识”错。根据第⑤段“宋代理学家程颐强调‘事亲者不可不知医’。因为要孝悌亲人,就必须求医问药,甚至必须知医识药,医学发展的人文动力也就这样形成了”可知,列举程颐强调“事亲者不可不知医”是为了阐述“医学发展的人文动力”,并不是为了论证中国有发达的中医知识。
D.“刘易斯•托马斯认为……”错。根据第⑤段“欧洲也有优秀的医学,但按照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说法,西医的成熟来得太晚,晚至抗生素发明的现代”可知,“西医的成熟来得太晚,晚至抗生素发明的现代”是刘易斯•托马斯的观点,而“欧洲也有优秀的医学”是作者的观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概括中国的“开水文化”是怎样来的,即概括中国的“开水文化”产生的原因,从文中找出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的内容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根据第④段中“中国人热爱开水,这一传统很可能与茶有关”分析概括为:中国人喝开水的传统可能与茶文化的发展与兴盛有关。
根据“喝开水传统又很可能与锅有关。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说“中国化铁为水的浇铸技术比欧洲早发明十个世纪。《史记》中有‘汤鼎’一词,《孟子》中有‘釜瓯’一词,都表明那时已广泛运用金属容器,这些容器堪称高科技产品”分析概括为:中国人喝开水的传统很可能与冶金技术的发达有关。
根据第⑤段中“中国古人有农耕民族丰富的草木知识,进而还有发达的中医知识……喝开水保健康当然就成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相比较而言,在少茶、少锅、少医的古代欧洲,喝开水的传统如何可能有”等内容,分析概括为:中国人喝开水的传统与中医文化发达有关。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开头段落的作用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明确表态——不能删去,然后结合文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阐述不能删去的理由。
(1)分析第一段在内容上 作用
文章开篇说“有些中国人到欧美国家旅游,见宾馆里没有准备热水瓶,不免大惊小怪,甚至有点没着没落。他们如果不打算喝咖啡或者喝酒,就只能在水龙头下接生水解渴,不是个滋味”,作者由“有些中国人到欧美国家旅游,见宾馆里没有准备热水瓶,不免大惊小怪”的现象引出“中国的开水文化”这一话题。第二、三句“他们如果不打算喝咖啡或者喝酒,就只能在水龙头下接生水解渴,不是个滋味。好在现在情况有所改变:一是商店里有矿泉水出售;二是欧美有些宾馆为了适应东亚游客的习惯,开始在客房里配置电热水壶”,暗示了欧洲人缺乏喝开水的传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分析第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根据第一段开头就说“有些中国人到欧美国家旅游,见宾馆里没有准备热水瓶,不免大惊小怪,甚至有点没着没落”分析,第一段引出“中国的开水文化”话题。再根据第二至五段依次说“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烧开一壶水必定是他们起码的礼貌”“烧开水有利于对饮用水消毒”“中国人热爱开水,这一传统很可能与茶有关”“技术条件有了(如锅),资源条件有了(如茶),更重要的文化条件也有了(如巫医分离、以孝促医等),喝开水保健康当然就成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分析,这几段谈的是“中国的开水文化是怎样形成的”。这样,第一段就为下文谈“中国的开水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作铺垫。
出处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资料
1 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 韩少功《中国的“开水文化”怎么来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
3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
4 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
5 名句名篇默写(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
6 余显斌《永远的雪雕》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
7 语言文字运用(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
8 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追求极限,成为更好的自己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考复习试题汇编:非连阅读
《信息和情感不可混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向贤彪《一起做“读书种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南省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中小说结尾的作用
2022年济南市中考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及答题模板
高中小说答题模板
王俊《书房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题)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指导
说明文知识点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ppt课件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记叙文阅读《烟火里的疼爱》阅读练习及答案
叙述表达方式术语大全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顺义区中考一模)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资料: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十种命题陷阱
散文的阅读技巧
小说阅读题(2份)
文学类文本新型题型练习
常龙云《高山远鼓》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
任愚颖《为祖国河山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海淀中考一模)
2022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II之散文专练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小说环境描写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散文行文结构题解题
新高考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早撒谎的孩子可能更聪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中考复习专题:议论文必备知识梳理(均对应河北省)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考点对应知识点(里面的年份均照应河北省)
高三散文复习知识总结
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贺铭华《假如人生没有磨难》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祝融号”火星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红岩》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马晓红《尖山梁的月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