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古诗词阅读 >>
《夜书所见》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2-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3题。
(一)(4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叶绍翁,南宋中期人,曾在朝廷做小官,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②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8.通读全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分)
9. 本诗构思奇巧,意蕴丰富。试任选一个角度(结构、写法、语言等)写一段赏析文字。(2分)
 
 
答案:
8.答案:①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②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③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评分: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9.答案:示例一 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示例二 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示例三 对比手法。儿童夜捉促织,用儿童的乐景反衬作者客居他乡的悲情。
        示例四 通感运用。诗中萧萧的梧桐树叶发出的声音,引发作者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示例五 巧用典故。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
评分: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案1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说课稿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反思2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案1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课堂实录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ppt课件(41页)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ppt课件1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思维导图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知识点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练习题
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ppt课件
《舟夜书所见》flash课件1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1
三年级上《山行》flash课件1
《舟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
《舟夜书所见》课堂实录
《舟夜书所见》教案1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6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5
三年级上《山行》教学设计4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3
三年级上《山行》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1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5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4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1
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1
《赠刘景文》mp3音频朗读
《山行》ppt课件(30页)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4
《夜书所见》教案3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2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